请输入关键词...

校际共研促均衡,多元智慧绽课堂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与获嘉县凯旋路小学教育集团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者:贾金凤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落实市教育局“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的工作部署,1015日上午,获嘉县凯 旋路小学教育集团牵头举办市、县、乡三级“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获嘉县教育教研指导中心主任岳喜红、小学数学教研员程云玲等专家指导团队、凯旋路小学教育集团、刘福波名校长工作室、梁丹名师工作室代表100余人齐聚一堂,共研课堂教学提质之道。我校正高级教师、获嘉县教育智库专家李万里,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杨海慧,青年教师王炳炳受邀参加活动。

课堂展示:三校同课异构,各展教学风采

本次活动以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为同一课题,三位来自不同层级学校的教师,结合学情与教学理念,呈现了三节风格鲜明、亮点纷呈的课堂,为现场同仁提供了多元的教学参照。

梁丹(获嘉县凯旋路小学):深挖本质,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梁丹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梁丹老师以面积本质为主线,紧扣“每排面积单位的个数×排数”这一核心概念,引导学生从长方形出发,梳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内在关联,成功搭建起完整的多边形面积知识网络。课堂中,她巧妙渗透数学思想,将面积、周长、体积统一于计数单位核心之下,不仅巩固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展现出深厚的教学功底与工作室的教研实力。

梁慧慧(获嘉县徐营镇东晟小学):立足学情,务实高效提能

来自乡镇学校的梁慧慧老师,充分考虑乡镇学生学情,以火箭平面图为趣味导入,迅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她设计的分层练习层次清晰,判断题精准直击学生易错点,通过以学定教的务实设计,帮助学生扎实巩固基础知识,展现了乡镇教师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对常态课提质的深刻践行,为乡村教育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王炳炳(河师大附小):结构化教学融思政,让课堂有深度有温度

我校王炳炳老师以纪念抗战胜利阅兵中,东风5C导弹模型创设情境,将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融入数学课堂。课堂上,她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图形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梯形面积公式可统整所有多边形面积计算,让“转化思想”可视化、可感知;结尾处,通过计算台湾岛面积的实际问题,将知识应用与国情教育结合,实现数学思维+价值引领的双重突破,让复习课焕发新活力。


研讨交流:执教反思见真章,思维碰撞凝共识

课后,三位执教教师先后进行教学反思,分享教学设计背后的思考与实践感悟,展现了求真务实的教研态度。

梁丹老师坦诚分享了从以三角形为出发点到从长方形出发的三次教学设计调整,让现场同仁看到她对知识本质的持续探索;

梁慧慧老师直面乡镇学校复习课教学中的困惑,如如何平衡基础与提升,并分享了自己通过分层练习实现突破的经验;

王炳炳老师围绕结构化视角下的单元复习教学展开阐述,强调转化思想与知识迁移在复习课中的核心价值,为同仁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思路。

刘福波名校长工作室、梁丹名师工作室的代表也积极参与交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三节课的亮点与可优化之处提出见解,现场氛围热烈,形成了多元共生的研讨生态。

专家引领:多维度点评指路,拨云见日明方向

多位专家立足专业视角,对课堂教学与教研方向进行精准指导,为在场教师带来深度启发。

张俊凤(获嘉县凯旋路小学教导处主任):肯定转化主线,点赞情境巧思

张俊凤主任指出,三节课均以转化思想贯穿始终,从公式推导到组合图形探究,层层深入构建知识网络,有效突破复习课难点。同时,她特别赞赏三位教师的情境设计:梁丹老师的智慧锦囊激发思维,梁慧慧老师的火箭图贴近生活,王炳炳老师的东风5C融合思政,让复习课告别枯燥重复,充满趣味性与育人价值。

程云玲(获嘉县小学数学教研员):精准破误区,明确复习课核心

程云玲教研员以现代与传统精准概括三节课的特点,直指复习课易陷入面面俱到的误区。她强调,复习课的核心在于构建知识体系,而非简单罗列知识点,并建议通过开放性试题和数学阅读任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基层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建议。

杨海慧:立足大单元,点赞数学味+爱国情

我校杨海慧老师从大单元教学角度出发,充分肯定三节课对转化思想这一大概念的落实。她特别点赞王炳炳老师的课堂:既有数学味,又有爱国情,将知识结构化与价值引领完美融合;同时以吴正宪老师顺藤摸瓜的教学智慧为引,肯定梁丹老师对知识体系的梳理,为复习课如何串点成线、织线成网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李万里:跨学科融思政,拓宽育人视野

作为获嘉县教育智库专家,我校李万里校长以赵钱孙李姓氏文化为例,从跨学科视角阐述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他强调:“数学课不只是传递公式与计算,从数学符号的起源到文化内涵的渗透,处处都是育人契机。”这一观点打破了数学=工具学科的刻板认知,为在场教师打开了学科育人的新视野。

岳喜红(获嘉县教育教研指导中心主任):四个视角看课堂,推动从知识到素养

岳喜红主任在总结中分享四个视角看课堂的观察方法——看教师授课、看活动组织、看评课艺术、看文化底蕴。她倡导教师用比较思维观察课堂,跳出就课论课的局限,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的转变,让教研真正服务于常态课提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意义:三级联动聚合力,共筑教育均衡新图景

此次市、县、乡三级“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与发展共同体的深度融合。我校教师通过课堂实践+专家引领,展现了附小在教育科研与课堂创新上的实力;而与获嘉县各级学校、工作室的联动,更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区域流动,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活力。

未来,河师大附小将继续响应市教育局号召,积极参与校际教研联动,以送课下乡、联合教研、专家帮扶等形式,与更多市、县、乡学校携手,深耕常态课堂,赋能教师成长,为构建优质均衡、协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贡献附小力量!

/王炳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