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北京化工大学胡传刚教授于东校区实训楼环境学院1509会议室,为我院师生进行了““碳”微结构调控电化学活性位的策略与机制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环境、化学、材料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等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报告由环境学院曹治国院长主持。
胡传刚教授从碳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分类切入,讲解了氢能的利用以及二氧化碳的高值化催化转化在我国“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关键作用。随后以团队最新研究工作为例,系统分析了碳基电催化材料的缺陷结构调控对其电催化制氢、制氨以及二氧化碳还原过程的调控,指出对碳纳米管进行杂原子掺杂、拓扑缺陷调控及金属活性位点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同时详细分析了高时空分辨材料探测技术和第一性理论计算在探究材料性能提升机制中的应用。最后胡传刚教授总结了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碳基材料在电催化合成中的应用前景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报告结束后,胡教授详细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积极、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专家简介:胡传刚,博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1x3领域基金、教育部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陕煤合作等横向课题等。长期从事先进碳基电极材料的精确设计与制备,及其在可再生能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2011年和2015年分别于河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2015年到2019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做博士后;2019年到2020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研究助理。目前,公开发表SCI 论文100 余篇,参与编著英文书籍3 章,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Proc. Natl. Acad. Sci. U.S.A(PNAS)., Nature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Nano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18100余次,h-index为69。1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7篇)。任Frontiers in Materials 中Carbon Based Material专题的主编;Nano Research Energy,eScience,Int. J. Min. Met. Mater.、物理化学学报,Carbon and Energy等杂志青年编委。
(环境学院 王红菊 张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