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南京大学夏可宇教授应邀为物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非厄米磁光效应与磁测量增强”的精彩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非厄米传感系统通过引入增益平衡损耗,会在宇称时间对称性相变点即奇异点处对弱信号的响应呈现开根号关系,可以极大增强小信号带来的响应,有望开启一种超越传统线性响应厄米传感器的变革性传感技术。但是这类非厄米系统的增益会引入噪声,而且这种噪声会随响应同步放大,抵消响应增强优势,导致测量灵敏度并不能提高。夏可宇教授带领团队构建了一种电调控无源非厄米磁光系统,通过引入损耗来避免噪声影响,探究非厄米物理中广受关注的非厄米传感系统在奇异点附近能否增强测量灵敏度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发的可重构磁光器件证实耗散型非厄米传感器比厄米系统具有更优越的测量灵敏度,并且有潜力与光子系统集成,为强磁场背景下进行高灵敏度弱磁场探测铺平了道路。该工作为未来磁光量子效应、非厄米物理以及非厄米高灵敏度传感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报告结束后,夏可宇教授认真细致地回应了学院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专家简介:
夏可宇,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手性量子光学与光学精密测量研究,以一作/通讯/共同通讯在国际一流物理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2篇Nature Photonics、6篇PRL、1篇PRX、1篇Science Advances、2篇eLight/Light、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研究工作被《Science》、《Nature》、《Nature Photonics》、《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Light》等期刊综述和新闻高度评价,并被著名学术媒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Physics World,Phys.org 等报道。提出了3个构筑手性量子光学的新机制,实验证实耗散型非厄米传感器比厄米系统具有更优越的测量灵敏度。1项成果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7年入选“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担任PRL、PRA/B、PRApplied、Optics Express 等十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项目。
(物理学院 李金鑫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