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创新实验课程---即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备赛总结

发布时间:2025-07-23浏览次数:10

 分小组教师现场指导

学生备赛

教师团队集体指导

学生汇报


一、方案设计理念

为积极备战2025年河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7月15日)、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7月25日)、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赛(7月21日)及创新赛(9月中旬),物理学院充分利用小学期(7月1日-7月13日)的集中教学时间,精心选拔30名优秀学生开展为期两周的专项特训。本次特训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为核心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创新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学术汇报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赛竞争力。

针对不同赛事的特点,学院采取“分类指导、分组训练”的模式,将学生分为教学赛组、创新赛组和学术竞赛组,由指导教师团队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确保备赛工作高效推进。

二、教学活动组织

2.1团队组建

由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秦朝朝教授统筹部署,实验教学中心牵头组建了一支由12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涵盖实验理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多个专业领域。

2.2分组指导机制

实行“双导师制”,每3-5名学生组成一个备赛小组,配备2名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成果凝练。同时,建立“三日一汇报”制度,各小组通过PPT展示阶段性进展,师生共同研讨优化方案。

2.3特色教学模式

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模拟答辩”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解析、仪器实操、限时汇报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三、亮点与成效

3.1学生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高强度训练,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学术表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尤其PPT制作与汇报展示水平得到一致认可。

3.2备赛成果丰硕

截至小学期结束,80%的备赛小组已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进入优化调试阶段,部分作品已具备竞赛竞争力。学生普遍反馈:“两周的特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科研思维,受益匪浅。”

3.3示范效应凸显

本次特训为学院探索“竞赛-教学-育人”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将进一步推广至全院实践教学体系中。

四、展望

学院将持续跟进各赛事进程,做好赛前冲刺指导,同时总结本次小学期课程的成功经验,优化长效机制,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平台支撑。

(夏世强  物理学院 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返回原图
/

 

Baidu
map